隨著光伏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,選址、成本控制、盈利模式,已成為光伏項目開發不得不面臨的“三座大山”!
選址難題如何破解?如何保障經濟作物、道路、植被?非技術成本在項目開發中的占比逐漸上升,成本控制如何加強?光伏開發商面對巨大的經營壓力和風險,盈利模式如何創新?
既要有效規避障礙物,開發“不可能之地”,提高既定范圍內土地利用率;亦要提高土地復合利用率,創造更大經濟價值;還要減少基礎數量,降低難度和成本。這是新時期對光伏電站提出的更高要求。
因此,"大跨度、高凈空"的柔性光伏支架成為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破局的創新解決方案。
漁塘場景中
/01
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南山鎮項目中,柔性支架以20-42米實現“大跨度”(固定支架4.0米/跨)
離地高度4米實現“高凈空”(固定支架2.5米)
平均用樁量(包含錨樁)僅需64根/MW(對比:固定329根/MW)
平均用地11.5畝/MW(對比:固定14-16畝/MW)
山地場景中
/02
在云南省祿勸縣撒永山項目中,柔性支架以最大跨度達42米實現“大跨度”(固定支架4.7米/跨)
離地最高6米的“高凈空”(固定支架2.5米)
平均用樁量僅需120根/MW(固定支架265根/MW)
平均用地16畝/MW(固定支架28畝/MW)
從東部海域、西南山地到雪域高原,深圳安泰科新一代擎天晴索網柔性支架技術以“大跨度”實現對環境“零擾動”,破解用地難題,降低項目開發期、運營期的非技術成本;通過高凈空,大跨度,為創新更多盈利模式奠定基礎,使得“光伏+萬物”成為可能。
經濟性表現上,在跨度30-40米、離地高度3-4米的同等情況下,計算支架、安裝、基礎費用,柔性支架造價可估算為0.4+0.2+0.3=0.9元/W,(固定支架0.7+0.2+0.4=1.3元/W),具備顯著經濟優勢。
以柔性支架為代表的新型光伏支架技術出現,已成為光伏電站開發和建設中的重要技術革新。深圳安泰科以新一代擎天晴索網柔性支架技術,為光伏項目的順利開發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時,也在為行業的未來突破更多“不可能”。